12月26日至27日,西泠秋拍即将在杭州世贸展览中心预展。本届秋拍共设23个专场,呈献多个重要收藏,于12月28日至31日在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拍卖。
近岁末之际,以“上博60周年庆典”为亮点,大大小小的展览不失时机地被推呈出来,古有上海博物馆的“美国藏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元代青花瓷器特展”、苏州博物馆的“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今则数上海双年展,无不令爱艺人士纷至踏来,一饱古今中外的艺术盛宴。从公共收藏之集珍再转至集散私家收藏的拍卖场,相较之下,自然有助于藏家们对各路作品的良莠与价值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综观今年秋拍市场大局,继春拍后依然处于调整期,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拍卖公司与藏家更注重拍品价值以及流传递藏。值得关注的是,西泠秋拍汇集了多个重要收藏,其中包括了同一上款人或同一藏家提供藏品,来源可靠,传承有绪,甚至是从未出现在市场上的“生货”——这不仅为美术史的撰写提供更多的物证,对投资者或藏家来说,本届拍品在市场上也将具有更长远的升值空间。
路大荒旧藏
蒲松龄研究专家、前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路大荒,曾长期担任特藏部以及山东文物管理工作。他精于版本学、目录学和古籍鉴定;尤其对汉魏碑刻颇有研究,擅长隶书,善画梅花。今年西泠春拍时,由路大荒旧藏的一件干嘉年间紫砂大师杨彭年制锻泥提梁石铫壶,因型制典美精雅引得各方竞价,起拍价8万元,最终以138万元成交,高于起拍价17倍。本场秋拍,又有数件由其旧藏的书画上拍,其中一幅南宋马远的《月下赏梅图》尤为难得珍贵,另外几幅近现代书画作品为:张大千的《三祝图》、黄宾虹的《溪山泊舟图》以及上款人为路大荒的溥儒行书《七言联》。
马 远(款)(1170~1260) 松溪拜月图
设色绢本 镜片 24×27cm
说明:路大荒旧藏,王献唐题跋。
现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中,有一幅来自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的藏品——南宋马远的《月下赏梅图》。无独有偶, “路大荒旧藏”的拍品中,一幅绢本小品《松溪拜月图》,图中下方的太湖石上赫然写着马远二字。
画心之外的左边裱褙上,著名学者王献堂题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即此图所写也。款署马远在花下石隙,细小如黍,绢敝色渝,右方似有残蚀,葆此片幅亦柴窑千金之意也。时二十年一月二十五日晨起,凤笙。”这段话不仅道出了画面所绘场景,马远款署的位置,还注明了该画当时品相的细节。
民国二十年时王献唐已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他着意搜集文物、典籍,扩充馆藏,力图使山东省图书馆成为当时全国收藏文物典籍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路大荒和王献唐因收藏而结交,甚至在后来生活困顿时,经王推荐,到山东省图书馆任特藏部主任。试想,当两位鉴定专家展卷此画,共同欣赏时,该是怎样一番复杂滋味。一方面,南宋马远之绢本,如“柴窑千金”般珍贵;而另一方面,马远的东西存世量太少,在战乱纷飞的那个年代,也很难去做一个确凿无疑的鉴定。但至少,对他们二人来说,这是一件典型的马远风格的作品。
且不说夹在石缝里的落款,就说画面中“边角之景的简洁构图,“界画”风格的楼阁平台,瘦硬为屈铁的树干,刚健中柔和、豪放而谨严的笔法,甚至是月亮的处理方法都和现展出于上海博物馆的《月下赏梅图》如出一辙。
吴待秋旧藏 其家属提供 沈周《雄鸡图》
沈 周(1427~1509) 雄鸡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25.5×55.5cm
出版:《沈周书画编年图目》,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吴征题签,杨仁恺题跋。
吴徵,字待秋,与吴昌硕、王一亭为世交。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因年长,列“三吴一冯”之首。与吴子深、吴湖帆吴观岱称为“江南四吴”,又与赵叔孺、吴湖帆、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他一生凭藉顽强的意志,恒久的艺术追求,获得了绘画上的成就,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曾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审《古今名人书画集》。本届西泠秋拍中,有一幅吴待秋旧藏、当代著名鉴定家杨仁恺题跋的明代吴门宗师——沈周《雄鸡图》,将代表文人隐居趣味的菊花和具有田园生活气息的家禽巧妙组织在一起,既反映了沈周安于恬淡的天性,也表现出他对传统文人画题材和技巧上的突破。
自宋代苏东坡等人通过枯木竹石题材来提倡文人画的趣味以来,经过元代以赵孟頫等的衣冠贵胄和以元四家之类的逸士高人的作用,文人画建立起了自己真正牢固的技法传统。明初,出于政治性的原因而对苏州地区文人的钳制,使得这种传统可谓仅存一线。其重新恢复生机,要等到出生于宣德之际、后来被奉为明代吴门宗师——沈周的崛起。他不但对山水画传统文脉的延续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是文人画写意花鸟传统得以建立的一个关键人物。在山水画上,他继承家学,上溯传统,以“粗沈”之目为典型风格;在花鸟画上,他则突破院体工笔传统而代之以文人写意趣味,特别是把以往文人有限的枯木竹石题材,扩大到具有田园生活气息的题材上来,使得元代以来文人那种孤高萧瑟的趣味,转而变得平淡天真。这种在绘画题材上的拓展和绘画趣味上的变迁,我们即可以在《雄鸡图》中略见一斑。
《雄鸡图》画菊石之畔,一金鸡独立而作傲然兀视之状。在构图上,作者斜向取势,以画面下部三分之二空间布景,靠右下一峰奇石旁出,立于斜坡之上。石后有菊花一丛,顺石之势向右伸展,其茎宛转,其叶离披,枝头可见秋英数朵,正灼然全放,霜意已足。菊石之下,斜坡之上,则画一金鸡作独立之状,巧妙地平衡了菊石和斜坡造成的不稳定感,有平中见奇之妙。此外,现裱边有当代著名鉴定家杨仁恺题跋:“石田老人,明前中期画苑白眉,传世山水花卉多觏,惟家禽则属仅见耳”,可见其对画作的珍赏之意。
民国大收藏家钱镜塘旧藏、吴湖帆题签 文徵明《溪山渔隐图》
文征明(1470~1559) 溪山渔隐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558年作 97×28cm
说明:钱镜塘旧藏,吴湖帆题签。
《溪山渔隐图》立轴是文征明晚年精品力作,是他典型风格的代表。作品以渔樵隐逸为主题。在构图上,作者以高远、深远经营画面,寓奇险幽深于平正简练之中,整个画面开卷之下,即让人心生右丞“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想。而文征明五十七岁辞官归隐,真正实现了苏东坡所谓“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溪云,一壶酒、一张琴”的理想,所以这幅画,我们也不妨看作是他自己归隐吴门以遂长林丰草之思的一幅心灵肖像。
在画法上,纯用典型的水墨勾染之法,气息深稳,不激不厉;笔墨枯淡而润泽,有萧远平淡之趣。作品的上空处有精楷落款:“嘉靖戊午四月既望征明制。时年八十九岁”,旁有连珠朱文印:“征”、“明”;画幅右下角有其常用朱文“文印征明”、“悟言室印”两方。即该幅完成于其仙去的前一年(1558年)。考诸生平,文征明末年山水之作较少,而此作则殊无暮年衰惫气象,而有“达夷险之情,通权变之道”的境界,洵属难得;前文所谓“作画犹能为径丈势”之语,亦于此可征。画左下方钤有收藏印两方,是慈水袁心癸旧藏,又曾为近代海上大鉴藏家钱镜塘所得,右下有其收藏印一方,钱氏宝爱,请吴湖帆小楷题签,定为文氏真迹。裱式文雅大方,即出自标准“钱家样”严桂荣之手。严桂荣,1921年出生于江苏镇江纸庄家庭,为上个世纪上海扬帮传人潘德华之徒,20多岁在上海与钱镜塘即相交往,堪称钱镜塘收藏之功臣。从这幅《溪山渔隐图》立轴的配色款式、平挺妥帖等方面,均可以看出他高超不凡的技艺。
此外,西泠秋拍中另有一幅经明末清初的应撝谦、清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的儿子陆树声旧藏文徵明小青绿山水《秋山觅句图》,也十分精彩。
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前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杨仁恺收藏,前西泠印社社长启功先生题签 陆治《寒香书屋图》
陆 治(1496~1576) 寒香书屋图
设色纸本 手卷
引首:27.5×106.5cm 画心:27.5×256cm 题跋:27.5×90cm
说明:翁同龢、杨仁恺旧藏。黄宾虹、徐宗浩、陶北溟题跋。启功题签。
陆治是文徵明的弟子,在“吴门画派”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著名文人、鉴赏家王世贞曾为陆治作传。《吴县志》、《明画录》、《画史会要》、《无声诗史》、《珊瑚网》《图绘宝鉴》等书中也有一些关于陆氏生平事迹的记录。
眼前这一卷小青绿山水,正如画家徐宗浩先生所题“石径崎岖积翠苔,冰肌玉蕊冒寒开。万梅花里诗人宅,只许扁舟客往来”,该卷将古代文人闲情逸致的风情,描绘得酣畅淋漓,恰到好处。其构图为横卷,山水绵密入扣,山间弥漫梅花点点,半腰中,河流边的草屋、凉亭更添景致;隔山之外,亦有两名文人轻驾小舟,顺流而下,似急着去赴宴。无疑,山水画间所流露出的,正是作者不愿为尘世功名利禄所困,不愿为身外之物所累,只求一种修身养性、闲情雅趣,自得其乐的生活心境。画中用笔方劲、削直,墨色枯渴,山石的画法多是转折呈锐角,用笔敏捷洗练,设色以赭黄与石青并用,用笔用色都十分大胆,呈现出自己独特之风貌,基本上摆脱了文氏画风的束缚。故此周怀民感叹道:“今覩此卷,绵密幽深,又别饶胜概,读之使人洒然,如啖雪藕冰梨,缛暑郁蒸,一时顿尽。”在那个文氏画风所笼罩的时代,能开创一代新画风,特别难能可贵。此作曾由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前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杨仁恺收藏,更有前西泠印社社长启功先生题签,可谓流传有序,珍品难得。
海外藏家旧藏及传承
本届西泠秋拍的书画专场亦涵括不少海外藏家旧藏精品,撷数件佳作共享。
·新加坡著名藏家陈之初收藏并亲自题签 任伯年《紫藤鹧鸪图》
任伯年(1840~1895) 紫藤鹧鸪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889年作 147×76cm
出版:
1. 《任伯年画集》P86,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
2. 《任伯年花鸟画集》P16,台湾中华出版社,1975年。
3. 《任伯年画集》P117,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75年。
4. 《任伯年画集》P107,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84年。
说明:新加坡收藏家陈之初题签。
任伯年花鸟画绝不输于人物画,甚至更能代表任伯年的个人审美情趣。从现今任氏花鸟画的存世量来看,当年踩断任家门坎的索画情景,绝非虚传。作于1889年的《紫藤鹧鸪图》,生动再现了“紫藤花下、鹧鸪求偶”这幕春天逗人时兴的图景。蓝花绿叶掩映着曲折有致的枝蔓,笔酣墨畅、略施薄彩,潇洒自如地“写”出整幅画面的框架。右下角的雄鹧鸪,正扯着脖子对着异性同伴们放声高歌,一幅势在必得的模样;而栖于石上的三只雌鹧鸪,虽只有一只转过身来,但它们的眼神却透露出为鸣声所动的端倪。如此的经营得宜、静动妙补,将鸟语花香的田园趣味活现于纸上,不仅超逸时流,也可以说前无古人。
这件作品自1960年起即被多次出版,曾为新加坡著名藏家陈之初收藏并亲自题签。“胡椒大王”陈之初博士,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便涉足收藏中国艺术品。其以“香雪庄”为其斋号的藏品包括书画,陶瓷,端砚,印章四大系,其他尚有青铜器、玉雕、竹雕、碑帖、紫砂壶、古今艺术书刊等,被奉为新马地区最早、规模最大且最精致的私人收藏,在新马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陈氏去世后,其家人将香雪庄多年珍藏的部分藏品捐献,成为今天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而在“香雪庄”收藏中,最大宗的即是百多幅任伯年的作品。
陈之初之所以钟情于任伯年,显然是受好友黄曼士及徐悲鸿的影响。徐悲鸿那篇著名的《任伯年评传》即为陈之初所编画册《任伯年作品集》所撰。在该文中,徐悲鸿这位写实主义大师正是站在自然主义的立场上来赞叹他的前辈,认为其“藉卓绝之天秉”,“于画人像、人物、山水、花鸟、工写、粗写、莫不高妙造诣”,“故举古今真能作写意画者,必推伯年为极致”。的确,正是源自其父写真术的家传,结合了西方素描写生的方法,加之由金石画风所启迪的劲健爽利、苍凝飞动的线条,使得任伯年在人物画上跨越了老莲和二任,造就了其典型的自家风格;在花鸟画上他则通过写生将更为广泛的世俗题材带入绘画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令“海上画派”直接推动中国画现代化的先行者。
无独有偶,本届秋拍中一幅张大千青绿小写意山水《溪畔行吟图》,则是新加坡另一位著名藏家、三思斋”主人曹金国旧藏。作品用笔挺健遒劲,爽朗流畅,用色清丽透明,其树以均点、红绿叶相参,高士背手而立,此类人物,亦师法于石涛,具有林下风韵,遗世而独立之神态,其上款人为京剧名旦张君秋的弟兄张君杰。
加拿大著名华人收藏家霍宗杰旧藏 吴昌硕《风雨归舟图》
吴昌硕(1844~1927) 风雨归舟图
水墨绢本 立轴 1921年作 137.5×35.5cm
出版:《名家翰墨·吴昌硕山水人物画特集》P91,香港翰墨轩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出版。
说明:吴东迈题签,霍宗杰旧藏。
这幅作品作于1921年,时年吴昌硕78岁。画面上,远中景的山川、浅滩、江水、渔舟,笔势均如其行书般呈左低右高式倾斜,用笔老辣、气势雄强,满布金石韵味,又显得脱手而就,落笔生春;而近景中的崖头、树干则苍劲有力,枝叶笔法赋予变化,生动飘逸,堪称吴昌硕少见的山水画精品。缶翁早年冷逸萧索、晚年的热烈昂扬以及一以贯之的真率放纵画风,在此图中俱可寻到踪影。
吴昌硕的画作以花卉为主,山水极少。史载其传世作品“花卉二千,山水不过数十”,山水画的价格也远远高于花卉,即使是其生前润格也是山水“照花卉例加三倍”;再加上此图由缶翁哲嗣东迈先生亲笔题签,又为加拿大著名华人收藏家霍宗杰旧藏,流传有序,极具收藏价值。
曹漫之夫妇旧藏 陈佩秋《白莲图》
陈佩秋(1923~ ) 白莲图
设色绢本 画心
1974年作 54.5×46cm
说明:曹漫之夫妇上款。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书画古玩的爱好和收藏,历代有之。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无不喜好,或雅玩或收藏。而海上是全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涌现出一批军旅收藏家(俗称老干部),如曹漫之、王一平、李研吾、白书章等都是个中翘楚,他们的收藏个个辉煌无比。
曹漫之先生是一位颇有学识的知识型老干部,是著名的山东四大才子之一,曾历任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胶东北海保安司令、胶东支前司令员。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五十年代初即遭到不公正待遇,受到迫害,因此调离上海市委。此后他在复旦大学、华东政治学院教授法学数十年,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书画收藏生涯。
曹漫之先生因喜好书画的缘故,并因此结识了海上一批著名的书画家,如程十髪、陆俨少、唐云、白蕉等等,并多有往来。然和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关系尤为密切,交情颇深,成为莫逆之交。
在文革中大批老干部被打倒,曹漫之、蔡志勇夫妇也在所难免。那时曹漫之夫妇都“靠边站”,每天无所事事。作为画家的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也是“靠边站”。他们因此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书画,与各自对书画的见解。也就是在那个年代,谢稚柳、陈佩秋夫妇为曹漫之、蔡志勇夫妇绘制了大批书画。
此幅设色麻质“荷花图”由曹漫之家属厚爱,是1974年陈佩秋先生遵嘱精心绘制的佳作。我们都知道绘画用纸无非为宣纸(生、熟、皮)、绢、绫等,然在绢和绫上写书法和绘画即已很难。在麻上作画更为艰难,因麻是粗纤维,有毛孔(国画颜料又不同于西洋画颜料),颜料上去会渗漏。就是在这艰难状况下,佩秋先生差不多耗时月余,运用宋元笔法,采取双钩、重染衬托之法,正反两面一遍复一遍,绘就于此麻质布上。陈佩秋先生书法绘画无数,然用此材质绘就仅有几幅,这幅即为其中之一,所以也深得曹漫之、蔡志勇夫妇最深爱之。在此幅画上,深厚繁复的点染,凝练沉稳的勾勒,这幅画的绘就也是陈佩秋先生深厚功力的再现。
曹漫之藏中外历代钱币拓片汇编
旧稿本
182册 纸本
此外,本届秋拍古籍专场中,亦有曹漫之辑藏的中外历代泉拓汇编,值得关注。此为曹漫之辑《中国历代钱币汇编》及《外国钱币集拓》未出版稿本,其古泉拓片来源极为广泛,既有张廷济、徐同柏、吴云、陈介祺、李佐贤、张渭渔、方若、袁克文、戴葆庭、程云岑、张叔驯、饶孝初等藏泉名家旧拓,亦有曹氏于博物馆拓得者,自先秦迄晚清,甚至实物流传稀少的新莽、大顺、南明三朝之钱币亦有拓本留真,且于泰西各国之旧币亦悉心集拓,尤为难得,实为钱币研究资料之集大成者。此件共汇为一百八十二册,其中整装49册,每册都有吴湖帆、沈尹默题签,另133册为纸捻装。内有陈介祺、徐同柏、袁克文、吴湖帆、高野侯、张叔驯等名家批语及题识,另附黄集福、缪继珊合编《清泉集拓》稿本数页,封面由吴湖帆、沈尹默亲笔题签,殊为珍贵。
隐墅居藏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程十髮(1921~2007) 游戏图
设色纸本 画心
款识:白墅兄正。十髮。
钤印:程十髪(朱) 濯古来新(白)
说明:余白墅上款。
余白墅先生历任上海大众美术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等职。他长期从事版画创作与美术编辑工作,因其工作关系而结识了一大批海上乃至全国的书画名家,时有往来,尤其与唐云、朱屺瞻、程十发、黄永玉、应野平等人交情颇深,并时有书画相赠。 此次白墅先生家属献拍的百余件(幅)书画,基本都有白墅先生的上款,虽尺幅都不大,但其中不乏精品,可买性很大。
西泠印社老社员藏印章及印谱善本
江城之旧藏浙派三大家印
江成之,原名文信,以字行。号履盦,别署亦静居。出生于一九二四年,浙江嘉兴人。一九四三年入王福庵先生门下,一九四七年加入西泠印社,为解放前入社至今健在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之一。此次将于西泠秋拍面世的西泠八家中黄易、赵之琛、钱松三家共十四方佳作,正是江成之先生旧藏,皆收入《履盦藏印选》中,并且都有多次出版,其中六方更为丁辅之先生旧物,一方曾藏吴朴堂与王福盦先生处,并有福庵先生手刻边跋,可谓传承有序,更包含了西泠印社两代印人的心血。
印谱善本中如:《古今名人印谱》、《智龛藏印》、《赵之谦印谱》、《徐三庚印谱》、《吴让之印谱》等出自老社员柴子英所藏,其中印谱见某些印例旁柴氏多次考跋。题跋中曾记早年与智龛(郭若愚)相约去杭州传拓名家王秀仁处购散拓印花以为学习研究之用,这样的学术精神应是今天社员学习的榜样,也是西泠印社百年长久兴旺的根本所在。“高风振千古,印学话西泠”,恰似西泠秋拍印石萃聚的最佳写照。
谢国桢先生旧藏古籍善本
谢国桢曾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任职和执教,解放后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 他一生在明清史、文献学、金石学和汉代社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届西泠秋拍古籍善本专场中,将呈拍多件其旧藏作品。
俞平伯题赠金石经眼录不分卷
文澜阁四库全书民国癸亥(1923)补钞本
1册 宣纸 半框:19.8×13.5cm,开本:33.7×21cm
说明:谢国桢旧藏。俞平伯、谢国桢题跋。
俞平伯题赠的《金石经眼录》,民国癸亥(1923年)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钞本,原为堵申甫旧藏,后经俞丹石、俞陛云、俞平伯递藏,1974年由俞平伯赠予谢国桢。还有一部著录于《江浙访书录》中的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自新斋余明吾刻本《重刻申阁老校正朱文公家礼正衡八卷》,为谢氏瓜蒂庵自藏书。碑拓方面,有一件方鼎录、周季木旧藏嘉定瞿中溶古泉山馆藏器拓本,集汉砖、鼎彝、兵、古泉、铜镜、壶、洗等古器物上的文字拓片不下百种,经方鼎录、周季木、周绍良、谢国桢收藏题跋,当为藏家所宝。 此外,谢氏旧藏中有两册《诗余画谱》,恰为另一拍品《中国版画史图录》(郑振铎1940年代编印)所缺,虽不属同一套,也足以让我们在欣喜之余,感慨书之聚散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