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野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和欢乐。有人从中读出一种幽默,亦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对此,刘野说,“可能每个艺术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内心表达的形象。对我来说,就是这些小人儿。我很难解释,但的确如此。我作品中的形象很像自己,我不是指自画像,是指某种性格,这种东西一定会感动别人。在那些欢乐的背后,有一种忧伤的东西,我作品中的这种忧伤感,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是我内心深处的一种非常真实的表达。蒙德里安的画出现在我的画中是精神上的,那种内心的东西是安静的、永恒的。他的画那么单纯——最基本的颜色和垂直水平线,我也想解决单纯的问题。”
刘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学德国。他认为继承传统非常重要:“当代艺术,前卫也好、实验也好,如果割裂历史,绝对是个错误……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同样不可龋”。中国宋代绘画,马远、范宽,以及荷兰古代的维米尔和现代的蒙德里安都在滋养着刘野。说起他今天的画风,颇带长期积累、“蓦然回首”、“偶然得之”的色彩。留学德国期间,他凭借扎实的功力尝试了许多种时髦的画法,但觉得那些都不是他自己的,于是有一次他就用最单纯的想法去画一幅画,结果完成后他发现“这种情感在他十岁以前就有了”,我想这种感觉正如电影《我爱你》中那句最深刻的台词:“你是我从小到大想找的那个人”。沿着这种自己最真实的感觉,刘野一直走到今天。
刘 野(b.1964) 百老汇往事
布面 油画 2006年作 210×210cm
出版:《The Beautiful and the Banned》p66,2006年;
《刘野》p67、129,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07年;
《2008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展》p9,广州美术馆,2008年;
《大都会——中国当代艺术精选特辑》p107,华盛顿莫瑞迪安国际中心,2009年。
展览:“刘野”,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07年;
“2008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展”,广州美术馆,2008。
创作于2006年的《百老汇往事》,曾在2007年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中展出,在该展览的大型画册中有专文介绍,可见画家对作品的珍视。同时,作品还参加“2008年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展”。画作中画家的两个招牌形象小人和加菲兔,面朝百老汇舞台,背朝观众,似乎在述说着画家小时候的故事。这种身材比例缩小的小人形象的诞生也与画家个人的心理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刘野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回避力。尽管他非常了解当下的流行,但却从心底里不想轻易受到种种流行的影响。于是,与中国当代大多数前卫艺术家喜欢与政治、社会大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做法不同的是,他更愿意躲在自己的空间里进行创作,自己跟自己狂欢。当适合这种创作心理的形象产生之后,就成了刘野的绘画表达方式和语言。美丽、可爱、明亮的画面,外加圆头圆脑的小孩,看似儿童的形象,但明眼人一看就便知这分明是在用小孩的形象讲大人们的故事。在欢乐的画面背后,隐藏着刘野式的忧伤。刘野的人生之路和艺术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既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而这种外人看来的幸福感却带给他一种别人体会不到的忧伤,令人想到侯孝贤的电影《冬冬的佳期》中那个抱着娃娃的小女孩,这种忧伤并不是源于贫困与富有,而是由一个天性独特的孩子的忧郁敏锐的气质所造就的。于是,他将忧伤藏在欢乐的图像背后,用这种喜乐的表象与其背后的哀愁书写他复杂的心意感受。正是这种欲语还休、有意为之的“欲盖弥彰”使他的作品愈加产生出触动观者的特殊魅力。《百老汇往事》充分体现了画家艺术观念上的清醒和通达,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丰厚的营养,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形成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表现力。此次展览画家一举夺得了“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的称号。(该奬项自创立以来,全球仅有二十一名画家获得此殊荣。)
刘野的作品有着戏剧式的感性幻想与童年情结,也交织着哲学的严谨理性。植根于当代的人文环境、政治现状,但能超越意态形态或是概念化,呈现出个人的经验和感悟,以魔幻童话的角度诠释某个事件或场景,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奇幻、浪漫、未知而具冒险性的梦想世界。
特立独行,不媚时流,尊崇心中的艺术理念,融会中西方艺术之精髓,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刘野的作品想象力巨大,后劲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