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宿齐集,书坛盛举——“黄跋顾批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
时间:2011/06/02 作者: 来源:西泠拍卖

由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经典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1华夏阅读论坛”之“‘黄跋顾校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12日(黄丕烈诞日)在杭州大华饭店临湖厅举行。包括南开大学教授、古典目录学泰斗来新夏,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白化文,知名“黄跋”研究专家、南京图书馆研究员沈燮元,知名“鲍刻”研究专家、天津文史馆馆员刘尚恒,知名“顾批”研究专家、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李庆,前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艾思仁等在内的70余位海内外著名学者及藏界名流济济一堂,畅怀座谈。此次盛会被视作与《富春山居图》(剩山图)赴台合展并驾齐驱的6月杭城文化盛典。同时,这也是国内首次由拍卖公司发起并联合学术机构主办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在市场与学术互动方面具有引领意义。

研讨会前一日,6月11日,曾在西泠印社2010秋拍中以800.8万元创造批校本纪录的顾广圻批校《战国策》,由黄丕烈校刻、题跋、归自海外的《国语》,黄丕烈批校、吴湖帆夫妇旧藏并校跋的明汲古阁《梦窗词丙丁稿》,黄丕烈题跋、吴翌凤校跋的清抄本《文房四谱》、黄丕烈题跋的明抄本《画鉴》、《唐诗鼓吹十卷》纪晓岚批校过录本等数部珍贵古籍将在大华饭店公展,供与会学者观摩研讨。

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是清代“朴学”鼎盛时期的藏书界巨擘,经他们题跋、批校、刊刻的善本古籍以其独特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尤为后人所珍,有“黄跋”“顾批”“鲍刻”之称。自清中期以来,藏书家已将“某某批校”作为一项独立注明。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组织编写《中国古籍善本目录》时规定,所收善本不能晚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但批校本并不在此限之列,其“特殊待遇”可见一斑。作为古籍善本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批校本”正成为艺术市场中受人推崇的版本概念。所谓批校本,一般是指批本、校本、题跋本的统称。这些经前贤亲笔点校、批读、题跋过的书籍,也许本身的年代并不十分久远,但是批点时所依据的本子必定是经过名家学者披沙拣金、多方搜求而得的精善之本,同时又融入了批阅者本人的多年心得,可谓集历代精华于一身,而后或被重抄、或新校,乃至重新刊刻,礼赠同好,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支脉。这些散见于原书字里行间的只言片语,有的侧重于考证源流、订正讹误,不仅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线索,同时也体现了批校者本人的学养、趣尚以及当时的学术思潮和文化风尚,是先代文献与当时知识分子的对话和互动;有的偏重于记述得书经历、观书感言,或寥寥数语,或洋洋百言,风雅学士们的种种生活形态跃然纸上,使一部部原本无差别的普通书籍,拥有了独特的生命。此外,这些留存至今的先贤手泽,还因其各具特色的书体,成为今人眼中艺术性的一种表达。可以说,人们对“黄跋”“顾校”“鲍刻”以及其他名家批校本的热衷,从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也是对学者、学养、学术的尊重和推崇。这或许是“批校本”能在古籍善本的众多品类中独树一帜,引起学界、业界以及官方多重关注的原因所在。

二百年前的嘉庆辛酉年(1801)除夕,黄丕烈在“读未见书斋”中首开“祭书”之礼。他将家藏古籍珍本陈列案头,以花果名酒酬之,邀请好友品评玩味,一时传为书林美谈;二百年后的辛卯年,西泠拍卖在黄丕烈诞日之际举办书展及研讨活动,既是对前人的缅怀,更象征着一种文脉的延续。江浙一带,自古就是人文渊薮之地,而杭州作为南宋的首府,刻书之精、藏书之盛,可谓代不绝人。这一脉书香,历经千年,延绵至今。此次由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发起并参与主办的研讨会,旨在为当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平台,营造起更专业的藏书氛围和更浓厚的读书氛围,并通过学界和业界的互动,来推进整个社会对古籍以及艺术藏品认知和品鉴水平的提升。


书展时间: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书展地点:大华饭店•中二楼会议室(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171号)
会议时间:2011年6月12日(星期日)
会议地点:大华饭店•临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