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拍古琴精品——明·潞王中和琴赏析
时间:2011/05/12 作者: 来源:西泠拍卖







明·潞王中和琴
铭文:1.中和。 
        2.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潞国世传。
池内铭文:大明崇祯乙亥岁潞国制第玖拾号。
琴尾铭文:光绪丁亥端午。少山在陈所得。
长:120.5cm 肩宽:18.3cm 尾宽:13.4cm 隐间:112.5cm

梧桐深院锁清秋
                                              —— 记明·潞王朱常淓及其中和琴

文/ 慕文泊

如果李煜不是南唐的后主,那一定会如李杜、苏黄一样在诗词的史册中封一个大大的名号。如果赵佶不是徽宗,那也一定如董巨、李郭一般成为画史的典模。然而他们注定生在皇宫深院,他们不能与世无争、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而悠游闲雅。在皇宫深院之中或许他们只有在自己艺术的世界中才会获得几许慰藉。

晚明的潞王朱常淓也是一位不恤政事、专于游艺的王爷。潞王朱常淓,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万历皇帝亲侄。万历四十六年袭父潞王爵位。藩国在河南卫辉。南明气数江河日下,潞王也逃到杭州,崇祯十七年五月,弘光皇帝被俘后,马士英、阮大钺、袁宏勋一批大臣拥戴潞王监国,潞王当然逊辞不就。然而在这国难之时,必须有一个象征性的领袖。后来太后也发了懿旨,潞王不得不做了监国。毕竟大明的气数已日落西山,根本抵抗不住清军的进攻。《明季南略》记载:“贝勒以书招王,王度力不能拒,又不忍残民,遂身诣营,请勿杀害人民;贝勒许之,遂按兵入杭,市不易肆”。 为了不使杭城的百姓惨遭屠戮,在清军的招降下,朱常淓放弃了仅仅做了数天的宝座。

像李后主、宋徽宗一样,潞王朱常淓也是一个艺术修养颇高的人。《历代画史汇传》载:“潞王常淓,太祖十世孙,潞简王之子,善竹石……”在卫辉市博物馆藏有潞王所绘《月外兰图》,笔墨淡雅,一种文人的悠然趣味,逸于画外。对于书法、篆刻,这位潞王也是颇多兴趣,还著有《述股书法纂》,其中多为学习历代书法大家的心得、语录。篆刻方面,朱常淓印风秦汉,有着深厚的篆刻功底,目前在新乡市潞简王墓博物馆保存有三百多方潞王刻印,已由博物馆方面编印《明潞王朱常淓印章集》出版。

除了书画篆刻,在艺术方面,潞王倾注最大精力的在于音乐。他曾编撰古琴著作《古音正宗》,其中还将自己所作琴曲《中和吟》编列琴谱之首。书中涉及历代琴论、琴式、弹琴指法、乐律的诸多问题、历代琴曲集成等丰富内容。

潞王不仅是个通达乐理之人,还是个善于制琴的专家。所制之琴选材精良、用朱砂、绿松石、珍珠母、玛瑙、金银等八宝为灰调漆上琴。潞王制琴造型独特,在《古音正宗》中,其自述:“是制也,额起八棱,以按八节,腰起四棱以按四时,龙池上圆、凤沼下方,以按天圆地方。琴尾作环云、托尾作双星,以按景星庆云,乃成天象,名曰中和”。可见潞王琴款式别致中亦以“制器尚象”规典渊源。

此次西泠历代古琴专场中的潞王中和琴,琴长:120.5cm ,肩宽:18.3cm, 尾宽:13.4cm 隐间:112.5cm。制式一如《古音正宗》所述,额起八棱,腰与项如仲尼式而无弧度,直起棱角,龙池开圆形,凤沼开方形,以按天圆地方之意。蚌徽、白玉轸、足,八宝灰、黑漆髹面。琴面、琴底现大蛇腹断,断纹雅致,于琴增辉。琴底项间铭文:“中和”二字,其下铭文:“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诗文下铭刻一方阳文印“潞国世传”。圆形龙池内,有一圈铭文:“大明崇祯乙亥岁潞国制第玖拾号”。琴尾处铭文:光绪丁亥端午。少山在陈所得。

在流传于世的一些潞王琴中,声音好的并不多见,然而此琴却声色俱佳,有金石声。散、按和谐、泛音清美,不仅是一张值得珍藏的古董文物,偶有闲暇抚一曲高山,巍巍如临、抚一曲流水,洋洋清心。